1.如是我聞:一時,佛住阿毘闍恆水邊。 以下是我所聽到的:曾經有一次,佛陀住在阿毘闍的恆河邊。 2.時有比丘來詣佛所,稽首佛足,退住一面。白佛言:「善哉!世尊!為我說法。我聞法已,獨一靜處,專精思惟,不放逸住。所以族姓子剃除鬚髮,正信非家,出家學道,於上增修梵行,見法自知作證:我生已盡,梵行已立,所作已作,自知不受後有。」 有一次,有一位比丘前來拜見佛陀,頂禮佛足之後,站在一旁。他告訴佛陀:「善哉!世尊!請為我說法,我聞法之後,將獨自到一安靜處,精進修習,不放逸而住。精進修習、不放逸而住已,專精思惟︰善男子剃除鬚髮,身著袈裟,正當地從俗家離開,成為無家者,過著遊行的修行生活,是以斷盡一切苦為目的,在現世中自證知,作證,具足住︰沒有再生,盡苦之道已經圓滿成就,應作之事已經完成,命終之後沒有來生。」 3.爾時,世尊觀察恆水,見恆水中有一大樹,隨流而下。語彼比丘:「汝見此恆水中大樹流不?」 此時,世尊看見在恆河中,有一棵大樹,順著河水漂流而下。世尊問彼比丘:「你是否看見在恆河中,有一棵大樹,順著河水漂流而下?」
4.答言:「已見,世尊!」 彼比丘回答說:「我看見了,世尊!」 5.佛告比丘:「此大樹不著此岸,不著彼岸,不沈水底,不閡洲渚,不入洄澓,人亦不取,非人不取,又不腐敗,當隨水流順趣、流注、浚輸大海不?」 佛陀又問彼比丘:「如果這棵大樹,不靠近此岸,不靠近彼岸,不沈入水中,不沖上高地,不捲入漩渦,不為人取,不為非人取,內不腐爛,是否會隨順趣入、流向注入、疏通導向於大海?」 6比丘白佛:「如是,世尊!」 彼比丘回答佛陀:「是的,世尊!」
7.佛言:「比丘亦復如是,亦不著此岸,不著彼岸,不沈水底,不閡洲渚,不入洄澓,人亦不取,非人不取,又不腐敗,當隨水流臨趣、流注、浚輸涅槃。」 佛陀說:「比丘也是如此,如果不靠近此岸,不靠近彼岸,不沈入水中,不沖上高地,不捲入漩渦,不為人取,不為非人取,內不腐爛,也會隨順趣入、流向注入、疏通導向於涅槃。」
8.比丘白佛:「云何此岸?云何彼岸?云何沈沒?云何洲渚?云何洄澓?云何人取?云何非人取?云何腐敗?善哉!世尊!為我廣說。我聞法已,當獨一靜處,專精思惟,不放逸住,乃至自知不受後有。」 彼比丘問佛陀:「何謂此岸?何謂彼岸?何謂沈入水中?何謂沖上高地?何謂捲入漩渦?何謂人取?何謂非人取?何謂內腐爛?善哉!世尊!請為我說法,我聞法之後,將獨自到一安靜處,精進修習,不放逸而住。精進修習、不放逸而住已,專精思惟︰善男子剃除鬚髮,身著袈裟,正當地從俗家離開,成為無家者,過著遊行的修行生活,是以斷盡一切苦為目的,在現世中自證知,作證,具足住︰沒有再生,盡苦之道已經圓滿成就,應作之事已經完成,命終之後沒有來生。」
9. 佛告比丘:「此岸者,謂六入處。彼岸者,謂六外入處。人取者,猶如有一習近俗人及出家者,若喜、若憂、若苦、若樂,彼彼所作,悉與共同,始終相隨,是名人取。非人取者,猶如有人願修梵行,我今持戒、苦行,修諸梵行,當生在處處天上,是非人取。洄澓者,猶如有一還戒退轉。腐敗者,犯戒行惡不善法,腐敗寡聞,猶莠稗、吹貝之聲,非沙門為沙門像,非梵行為梵行像。如是比丘!是名不著此、彼岸,乃至浚輸涅槃。」 佛陀告訴彼比丘:「此岸,是指六內入處。彼岸,是指六外入處。沉入水中,是指喜與貪。沖上高地,是指我慢。所謂人取,猶如有出家人,親近在家人而住,與他們共喜、共憂、共苦、共樂,隨在家人所作,悉皆與之共作,始終與之相隨,是名人取。所謂非人取,猶如有人願修梵行,彼作如是念:我今持戒、行苦行、行梵行,當再生至種種天界,是名非人取。所謂捲入漩渦,猶如捨戒還俗,退失道心者。所謂內腐爛,是指有人破戒,造作邪惡不善法,內心腐敗、墮落,猶如莠稗、吹貝之聲,非沙門自稱沙門,非梵行者自稱梵行者,是名內腐爛。如是比丘!如是名為『如果不靠近此岸,不靠近彼岸,不沈入水中,不沖上高地,不捲入漩渦,不為人取,不為非人取,內不腐爛,也會隨順趣入、流向注入、疏通導向於涅槃。』」
10.時彼比丘聞佛所說,歡喜隨喜,作禮而去。 彼比丘聽了佛陀的說法之後,對於佛陀所說很歡喜地接受,頂禮佛足之後離去。
11.時彼比丘獨一靜處,思惟佛所說水流大樹經教,乃至自知不受後有,得阿羅漢。 此後,彼比丘經常思惟佛陀所教說的水流大樹經,獨自到一安靜處,精進修習,不放逸而住。精進修習、不放逸而住已,專精思惟︰善男子剃除鬚髮,身著袈裟,正當地從俗家離開,成為無家者,過著遊行的修行生活,是以斷盡一切苦為目的,在現世中自證知,作證,具足住︰沒有再生,盡苦之道已經圓滿成就,應作之事已經完成,命終之後沒有來生。後來,彼比丘自證知,心得解脫,得阿羅漢果。
12.時有牧牛人名難屠,去佛不遠,執杖牧牛。比丘去已,詣世尊所,稽首禮足,於一面住。白佛言:「世尊!我今堪能不著此岸,不著彼岸,不沈沒,不閡洲渚,非人所取,不非人取,不入洄澓,亦不腐敗,我得於世尊正法律中,出家修梵行不?」 有一位牧牛者,名為『難屠』,在離佛陀不遠處,放牧牛隻。彼比丘離開之後,他前來拜見佛陀,頂禮佛足之後,站在一旁。他問佛陀:「世尊!我能夠不靠近此岸,不靠近彼岸,不沈入水中,不沖上高地,不捲入漩渦,不為人取,不為非人取,內不腐爛,我是否可以在世尊的正法律中出家,修習梵行?」
13.佛告牧牛者:「汝送牛還主不?」 佛陀告訴牧牛者:「你把牛隻送還給牛主了嗎?」
14.牧牛者言:「諸牛中悉有犢牛,自能還歸,不須送也,但當聽我出家學道。」 牧牛者說:「牛群中有小牛,母牛自己會回去,不必我送還給牛主,請接受我在正法律中出家,修習梵行。」
15. 佛告牧牛者:「牛雖能還家,汝今已受人衣食,要當還報其家主。」 佛陀告訴牧牛者:「雖然母牛會自行回去,但是你受人僱用,賺取衣食,你還是應當先回去向你的雇主報告才行。」
16.時牧牛者聞佛教已,歡喜隨喜,作禮而去。 牧牛者聽了佛陀的話之後,很歡喜地接受,頂禮佛足之後離去。
17.時尊者舍利弗在此會中,牧牛者去不久,白佛言:「世尊!難屠牧牛者求欲出家,世尊何故遣還歸家?」 此時,尊者舍利弗也在此會中,牧牛者離去後不久,便問佛陀:「世尊!為何牧牛者難屠要求出家,可是世尊卻要他回家?」
18.佛告舍利弗:「難屠牧牛者若還住家受五欲者,無有是處。牛付主人已,輒自當還,於此法律出家學道,淨修梵行,乃至自知不受後有,得阿羅漢。」 佛陀告訴舍利弗:「牧牛者難屠不可能還耽著於在家的身份,享受五欲之樂。當他把牛隻交還給雇主之後,他會回到這裡,在此正法律中出家,修習梵行,在現世中自證知,作證,具足住︰沒有再生,盡苦之道已經圓滿成就,應作之事已經完成,命終之後沒有來生,成為阿羅漢。」
19.時難屠牧牛者,以牛付主人已,還至佛所,稽首禮足,退住一面。白佛言:「世尊!牛已付主,聽我於正法律出家學道!」 牧牛者難屠把牛隻交還給雇主之後,又來到佛陀面前,頂禮佛足之後,站在一旁。他告訴佛陀:「世尊!我已經把牛隻送還給牛主了。請接受我在正法律中出家,修習梵行!」
20.佛告難屠牧牛者:「汝得於此法律出家,受具足,得比丘分。」 佛陀告訴牧牛者難屠:「你可以在正法律中出家,受具足戒,成為比丘。」
21.出家已思惟,所以族姓子剃除鬚髮,著袈裟衣,正信非家,出家學道,增修梵行,乃至自知不受後有,成阿羅漢。 牧牛者難屠出家後,獨自到一安靜處,精進修習,不放逸而住。精進修習、不放逸而住已,專精思惟︰善男子剃除鬚髮,身著袈裟,正當地從俗家離開,成為無家者,過著遊行的修行生活,是以斷盡一切苦為目的,在現世中自證知,作證,具足住︰沒有再生,盡苦之道已經圓滿成就,應作之事已經完成,命終之後沒有來生。後來,難屠比丘自證知,心得解脫,得阿羅漢果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