捐款徵信 友站連結
最新訊息公告 關於學會 阿含經選譯 學會課程 活動花絮
 
阿含經選譯第一冊
 
阿含經選譯第二冊
 
阿含經選譯第三冊
 
阿含經選譯第四冊
 
阿含經選譯第五冊
 
阿含經選譯第六冊
 
阿含經選譯第七冊
 
阿含經選譯第八冊
 
阿含經選譯第九冊
 
阿含經選譯第十冊
 
阿含經選譯第十一冊
 
阿含經選譯第十二冊
 

  首頁 > 阿含經選譯 > 阿含經選譯第七冊
 
 
◎雜阿含1091經 ◎雜阿含1096經 ◎雜阿含1104經 ◎雜阿含1107經
◎雜阿含1129經 ◎雜阿含1232經    
 
雜阿含1091經

1.如是我聞:一時,佛住王舍城毘婆羅山七葉樹林石室中。
以下是我所聽到的:曾經有一次,佛陀住在王舍城的毘婆羅山的七葉窟中。

2.時有尊者瞿低迦,住王舍城仙人山側黑石室中,獨一思惟,不放逸行,修自饒益。時受意解脫身作證,數數退轉,一二三四五六反退,還復得時受意解脫身作證,尋復退轉。
有一次,尊者瞿低迦,住在王舍城的仙人山側黑石室中,獨自一人,不放逸、熱誠、精進而住。他觸達定所生的心解脫,然後他從定所生的心解脫衰退,如是重複六次,他觸達定所生的心解脫,然後他從定所生的心解脫衰退。

3.彼尊者瞿低迦作是念:我獨一靜處思惟,不放逸行,精勤修習,以自饒益,時受意解脫身作證,而復數數退轉,乃至六反猶復退轉。我今當以刀自殺,莫令第七退轉。
於是,尊者瞿低迦作如是念:我獨自一人,不放逸、熱誠、精進而住。雖然我觸達定所生的心解脫,然後又從定所生的心解脫衰退,如是重複六次,我觸達定所生的心解脫,然後又從定所生的心解脫衰退。在第七次,尊者瞿低迦不放逸、熱誠、精進而住時,他觸達定所生的心解脫。然後尊者瞿低迦作如是念:我已經有六次從定所生的心解脫衰退,我何不以刀自殺,以免再次衰退。

4.時魔波旬作是念:沙門瞿曇住王舍城、毘婆羅山側、七葉樹林石窟中,有弟子瞿低迦,住王舍城、仙人山側黑石室中,獨一靜處,專精思惟,得時受意解脫身作證,六反退轉而復還得。彼作是念:我已六反退而復還得,莫令我第七退轉,我寧以刀自殺,莫令第七退轉。若彼比丘以刀自殺者,莫令自殺,出我境界去,我今當往告彼大師。
此時,魔王波旬作如是念:沙門瞿曇正住在王舍城的毘婆羅山的七葉窟中。他的弟子瞿低迦,住在王舍城的仙人山側黑石室中,獨自一人,不放逸、熱誠、精進而住。他觸達定所生的心解脫,然後他從定所生的心解脫衰退,如是重複六次,他觸達定所生的心解脫,然後他從定所生的心解脫衰退。於是,他作如是念:我獨自一人,不放逸、熱誠、精進而住。雖然我觸達定所生的心解脫,然後又從定所生的心解脫衰退,如是重複六次,我觸達定所生的心解脫,然後又從定所生的心解脫衰退。在第七次,他不放逸、熱誠、精進而住時,他觸達定所生的心解脫。然後他作如是念:我已經有六次從定所生的心解脫衰退,我何不以刀自殺,以免再次衰退。如果彼比丘自殺就會出離我的範圍,我不可以讓他自殺,我應該去告訴他的大師。

5.爾時,波旬執琉璃柄琵琶,詣世尊所,鼓絃說偈:
       「大智大方便,自在大神力,
          得熾然弟子,而今欲取死。
          大牟尼當制,勿令其自殺。
          何聞佛世尊,正法律聲聞,
          學其所不得,而取於命終!」
於是,魔王波旬手持琉璃柄的琵琶,來到世尊的面前,彈弦說此偈頌:
   「具足大智大方便,無邊自在大神力,
      光耀熾然之弟子,於今欲以刀自殺。
      賢聖牟尼當制止,勿令弟子自殺死。
      既從如來佛世尊,聽聞賢聖正法律,
      終其所學不得成,而欲自殺取命終!」


6.時魔說此偈已,世尊說偈答言:
       「波旬放逸種,以自事故來。
          堅固具足士,常住妙禪定,
          晝夜勤精進,不顧於性命。
          見三有可畏,斷除彼愛欲,
          已摧伏魔軍,瞿低般涅槃。」
魔王波旬說完偈頌之後,世尊即說此偈頌來回答:
   「波旬你是放逸者,為了己利前來此。
      具足堅固之行者,心常安住勝妙定,
      不論晝夜勤精進,不復欲求於生命。
      已見三有之可畏,斷除於彼諸愛欲,
      征服魔羅與軍勢,瞿低迦已般涅槃。」


7.波旬心憂惱,琵琶落於地,內懷憂慼已,即沒而不現。
魔王波旬心生憂惱,琵琶摔落於地,慚愧憂慼,隨即消失不現。

8.爾時,世尊告諸比丘:「汝等當來共至仙人山側黑石室所,觀瞿低迦比丘以刀自殺。」
於是,世尊告訴比丘眾:「諸比丘!我們一同前往仙人山側黑石室,那是瞿低迦比丘以刀自殺的地方。」

9.爾時,世尊與眾多比丘,往至仙人山側黑石室中,見瞿低迦比丘殺身在地。告諸比丘:「汝等見此瞿低迦比丘殺身在地不?」
於是,世尊與眾多比丘,一同前往仙人山側黑石室,瞿低迦比丘以刀自殺的地方。世尊問比丘眾:「你們是否看到瞿低迦比丘以刀自殺倒臥在地上呢?」

10.諸比丘白佛:「唯然,已見,世尊!」
丘眾回答佛陀:「是的,我們看到了,世尊!」

11.佛告比丘:「汝等見瞿低迦比丘,周匝遶身黑闇烟起,充滿四方不?」
佛陀問比丘眾:「你們是否看到在瞿低迦比丘的周邊,有一團煙霧生起,充滿四方呢?」

12.比丘白佛:「已見,世尊!」
比丘眾回答佛陀:「我們看到了,世尊!」

13.佛告比丘:「此是惡魔波旬,於瞿低迦善男子身側,周匝求其識神。然比丘瞿低迦,以不住心執刀自殺。」
佛陀告訴比丘眾:「這是魔王波旬,在瞿低迦善男子身體的周圍,尋求心識。可是瞿低迦比丘,以無所住立的心識執刀自殺了。」

14.爾時,世尊為瞿低迦比丘,受第一記。
於是,世尊為瞿低迦比丘授記阿羅漢果。

15.爾時,波旬而說偈言:
       「上下及諸方,遍求彼識神,
          都不見其處,瞿低何所之?」
於是,魔王波旬說此偈頌:
   「上方下方與諸方,處處遍求彼心識,
      悉皆不見所住處,瞿低迦已去何處?」


16.爾時,世尊復說偈言:
       「如是堅固士,一切無所求,
          拔恩愛根本,瞿低般涅槃。」
於是,世尊說此偈頌:
   「如是堅固之行者,已於一切無所求,
      拔除渴愛之根本,瞿低迦已般涅槃。」


17.佛說此經已,諸比丘聞佛所說,歡喜奉行。
佛陀如是說完之後,諸比丘對於佛陀所說,都很歡喜地接受

雜阿含1096經

1.如是我聞:一時,佛住波羅[木+奈]國仙人住處鹿野苑中。
以下是我所聽到的:曾經有一次,佛陀住在波羅[木+奈]城的仙人住處鹿野苑中。

2.爾時,世尊告諸比丘:「我已解脫人天繩索,汝等亦復解脫人天繩索。汝等當遊行人間,多所過度,多所饒益,安樂人天,不須伴行,一一而去,我今亦往欝鞞羅住處人間遊行。」
有一次,世尊告訴比丘眾:「諸比丘!我已解脫人天的一切束縛,諸比丘!你們也已解脫人天的一切束縛。諸比丘!為了大眾的幸福,為了大眾的快樂,為了悲愍世間,為了人天的利益、幸福與快樂,去遊行吧!不要二人走在同一路上。諸比丘!宣說在文句上與義理上,從開始、中間到結束,都是善的,闡述完整的、圓滿的、清淨的盡苦之法。有些眾生只有些許的塵垢,因為沒有聞法而衰亡,也有了知法的人。諸比丘!我也將前往欝鞞羅西那耶尼聚落說法。」

3.時魔波旬作是念:沙門瞿曇住波羅[木+奈]仙人住處鹿野苑中,為諸聲聞如是說法:我已解脫人天繩索,汝等亦能。汝等各別人間教化,乃至我亦當至欝鞞羅住處人間遊行。我今當往,為作留難。
此時,魔王波旬作如是念:沙門瞿曇正住在波羅[木+奈]城的仙人住處鹿野苑中,為諸比丘如是說法:諸比丘!我已解脫人天的一切束縛,諸比丘!你們也已解脫人天的一切束縛。諸比丘!為了大眾的幸福,為了大眾的快樂,為了悲愍世間,為了人天的利益、幸福與快樂,去遊行吧!不要二人走在同一路上。諸比丘!宣說在文句上與義理上,從開始、中間到結束,都是善的,闡述完整的、圓滿的、清淨的盡苦之法。有些眾生只有些許的塵垢,因為沒有聞法而衰亡,也有了知法的人。諸比丘!我也將前往欝鞞羅西那耶尼聚落說法。我應當去到沙門瞿曇的面前,以作擾亂。

4.即化作年少,住於佛前而說偈言:
       「不脫作脫想,謂呼已解脫,
          為大縛所縛,我今終不放。」
於是,魔王波旬化身為年輕人,來到佛陀的面前說此偈頌:
   「未得解脫作脫想,自稱已得解脫者,
      你為大縛所縛者,我今絕不放你走。」


5.爾時,世尊作是念:惡魔波旬欲作嬈亂。即說偈言:
       「我已脫一切,人天諸繩索,
          已知汝波旬,即自消滅去。」
此時,世尊作如是念:這是魔王波旬對我所作的擾亂。即說此偈頌:
   「我已解脫於一切,包括天上與人間,
      我知你為魔波旬,速速從此滅離去。」


6.時魔波旬作是念:沙門瞿曇已知我心。內懷憂慼,即沒不現。
魔王波旬作如是念:沙門瞿曇已經知道是我。慚愧憂慼,隨即消失不現。

雜阿含1104經

1.如是我聞:一時,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。
以下是我所聽到的:曾經有一次,佛陀住在王舍城的迦蘭陀竹園。

2.爾時,世尊告諸比丘:「若能受持七種受者,以是因緣得生天帝釋處。謂天帝釋本為人時,供養父母;及家諸尊長;和顏軟語;不惡口;不兩舌;常真實言;於慳悋世間,雖在居家而不慳惜,行解脫施,勤施,常樂行施,施會供養,等施一切。」
有一次,世尊告訴比丘眾:「諸比丘!在過去,當諸天之王帝釋,為人身時,受持、完成七個足誓戒,因為完成彼等法,帝釋證得帝釋位。是哪七個足誓戒呢?我願終生奉養父母;我願終生尊敬家中的長者;我願終生說柔軟語;我願終生不兩舌;我願終生以離慳垢之心住於家,解脫施,慷慨,歡喜棄捨,應乞,歡喜布施與分享;我願終生說真實語;我願終生無忿怒,如果我生起忿怒,願我能很快的將它排除。」

3.爾時,世尊即說偈言:
       「供養於父母,及家之尊長,
          柔和恭遜辭,離麁言、兩舌,
          調伏慳悋心,常修真實語。
          彼三十三天,見行七法者,
          咸各作是言:當來生此天。」
於是,世尊說此偈頌:
   「願終生奉養父母,願終生尊敬長者,
      願終生說柔軟語,終生不兩舌、忿怒,
      願終生離慳布施,願終生說真實語。
      三十三天諸天眾,若見行此七法者,
      異口同聲作是說:此人當來生此天。」


4.佛說此經已,諸比丘聞佛所說,歡喜奉行。
佛陀如是說完之後,諸比丘對於佛陀所說,都很歡喜地接受。

雜阿含1107經

1.如是我聞:一時,佛住鞞舍離國獼猴池側重閣講堂。
以下是我所聽到的:曾經有一次,佛陀住在鞞舍離城,靠近獼猴池邊的大林重閣講堂。

2.爾時,世尊告諸比丘:「過去世時有一夜叉鬼,醜陋惡色,在帝釋空座上坐。三十三天見此鬼醜陋惡色,在帝釋空座上坐,見已咸各瞋恚。諸天如是極瞋恚已,彼鬼如是如是隨瞋恚、漸漸端正。」
有一次,世尊告訴比丘眾:「在過去世時,有一個形色醜陋的夜叉鬼,坐在諸天之王帝釋的空座上。三十三天的天眾看見形色醜陋的夜叉鬼,坐在諸天之王帝釋的空座上,各個心生瞋恚。由於三十三天天眾極度瞋恚,彼夜叉鬼的形色卻隨著三十三天天眾的瞋恚,漸漸轉變為端正。」

3.「時三十三天往詣天帝釋所,白帝釋言:憍尸迦!當知有一異鬼,醜陋惡色,在天王空座上坐。我等諸天,見彼鬼醜陋惡色,坐天王座,極生瞋恚,隨彼諸天瞋恚,彼鬼隨漸端正。釋提桓因告諸三十三天:彼是瞋恚對治鬼。」
「於是,三十三天的天眾來到諸天之王帝釋的所在處,告訴諸天之王帝釋:『憍尸迦!有一個形色醜陋的夜叉鬼,坐在諸天之王帝釋的空座上。我們看見形色醜陋的夜叉鬼,坐在諸天之王帝釋的空座上,各個心生瞋恚。由於我們極度瞋恚,彼夜叉鬼的形色卻隨著我們的瞋恚,漸漸轉變為端正。』釋提桓因告訴三十三天的天眾:『他是瞋恚對治鬼。』」

4.「爾時,天帝釋自往彼鬼所,整衣服,偏袒右肩,合掌,三稱名字而言:仁者!我是釋提桓因。隨釋提桓因如是恭敬下意,彼鬼如是如是隨漸醜陋,即復不現。」
「於是,諸天之王帝釋親自來到瞋恚對治鬼的面前,整理衣服,偏袒右肩,合掌,連續三稱自己的名字:『仁者!我是釋提桓因。』彼夜叉鬼的形色隨著釋提桓因的恭敬謙卑,漸漸轉變為醜陋,隨即消失不現。」

5.「時釋提桓因自坐已,而說偈言:
          人當莫瞋恚,見瞋莫瞋報,
          於惡莫生惡,當破壞憍慢,
          不瞋亦不害,名住賢聖眾。
          惡罪起瞋恚,堅住如石山,
          盛瞋恚能持,如制逸馬車,
          我說善御士,非謂執繩者。」
「於是,釋提桓因坐在自己的王座上,說此偈頌:
      人當學習不瞋恚,見瞋不以瞋回報,
      於諸惡法不生惡,應當調伏憍慢心,
      心中無瞋亦無害,是名住於賢聖眾。
      惡罪起於瞋恚心,堅住不動如石山,
      瞋恚起時能自制,猶如制御於馬車,
      我說彼為善御士,非為一般執繩者。」


6.佛告諸比丘:「釋提桓因於三十三天為自在王,歎說不瞋。汝等如是正信非家,出家學道,亦應讚歎不瞋,當如是學。」
佛陀告訴比丘眾:「即使是自在地支配統治三十三天的釋提桓因,都稱歎不瞋。諸比丘!你們正當地從俗家離開,成為無家者,過著遊行的修行生活,更應當學習讚歎不瞋。」

7.佛說此經已,諸比丘聞佛所說,歡喜奉行。
佛陀如是說完之後,諸比丘對於佛陀所說,都很歡喜地接受。

雜阿含1229經

1.如是我聞:一時,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。
以下是我所聽到的:曾經有一次,佛陀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。

2.爾時,波斯匿王獨靜思惟,作如是念:云何自護?云何不自護?復作是念:若有行身惡行,行口惡行,行意惡行者,當知斯等為不自護。若復行身善行,行口善行,行意善行者,當知斯等則為自護。從禪覺已,往詣佛所,稽首佛足,退坐一面。白佛言:「世尊!我獨靜思惟,而作是念:云何為自護?云何為不自護?復作是念:若有行身惡行,行口惡行,行意惡行者,當知斯等為不自護。若復行身善行,行口善行,行意善行者,當知斯等則為自護。」
有一次,波斯匿王獨自在一安靜處,禪坐思惟,作如是念:誰守護自己,誰不守護自己?之後又作如是念:若有人行身惡行,行口惡行,行意惡行,當知是人為不守護自己者。若有人行身善行,行口善行,行意善行,當知是人為守護自己者。於是,波斯匿王從禪坐中起來,前來拜見佛陀,頂禮佛足之後,站在一旁。他告訴佛陀:「世尊!我獨自在一安靜處,禪坐思惟,作如是念:誰守護自己,誰不守護自己?之後又作如是念:若有人行身惡行,行口惡行,行意惡行,當知是人為不守護自己者。若有人行身善行,行口善行,行意善行,當知是人為守護自己者。」 

3.佛告大王:「如是,大王!如是,大王!若有行身惡行,行口惡行,行意惡行者,當知斯等為不自護,而彼自謂能自防護。象軍、馬軍、車軍、步軍,以自防護,雖謂自護實非自護。所以者何?雖護於外,不護於內。是故大王!名不自護。大王!若復有行身善行,行口善行,行意善行者,當知斯等則為自護。彼雖不以象、馬、車、步四軍自防,而實自護。所以者何?護其內者,名善自護,非謂防外。」
佛陀告訴波斯匿王:「是的,大王!是的,大王!若有人行身惡行,行口惡行,行意惡行,當知是人為不守護自己者,但是他自以為是守護自己者。即使他以騎象部隊、騎馬部隊、乘車部隊、步兵部隊等四種軍隊,守護自己,但實際上他是不守護自己者。為什麼呢?因為這只是外在的守護,不是內在的守護。因此,大王!他是不守護自己者。此外,大王!若有人行身善行,行口善行,行意善行,當知是人為守護自己者。即使他不以騎象部隊、騎馬部隊、乘車部隊、步兵部隊等四種軍隊,守護自己,但實際上他是守護自己者。為什麼呢?因為這是內在的守護,不是外在的守護。因此,大王!他是善守護自己者。」

4.爾時,世尊復說偈言:
       「善護於身口,及意一切業,
          慚愧而自防,是名善守護。」
於是,世尊說此偈頌: 
   「善於守護身口業,以及意等一切業, 
      心生慚愧自防護,如是名為善守護。」

5.時波斯匿王聞佛所說,歡喜隨喜,作禮而去。
佛陀如是說完之後,波斯匿王對於佛陀所說很歡喜地接受,頂禮佛足之後離去。

 
雜阿含821經

1.如是我聞:一時,佛住舍衞國祇樹給孤獨園。
以下是我所聽到的:曾經有一次,佛陀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。

2.爾時,世尊告諸比丘:「過二百五十戒,隨次半月來,說波羅提木叉修多羅。若彼善男子,自隨意所欲而學者,我為說三學,若學此三學,則攝受一切學戒。何等為三?謂增上戒學、增上意學、增上慧學。」
有一次,世尊告訴比丘眾:「諸比丘!此二百五十餘學處,應於每半月誦說一次,欲得利益的善男子應於此中學。諸比丘!此一切〔二百五十餘學處〕總攝於此等三學。是哪三種學呢?就是增上戒學、增上心學、增上慧學。」

3.「何等為增上戒學?是比丘重於戒,戒增上;不重於定,定不增上,不重於慧,慧不增上。於彼彼分細微戒,乃至受持學戒。如是知、如是見,斷三結,謂身見、戒取、疑。貪、恚、癡薄,成一種子道;彼地未等覺者,名斯陀含;彼地未等覺者,名家家;彼地未等覺者,名七有;彼地未等覺者,名隨法行;彼地未等覺者,名隨信行,是名增上戒學。」
「何謂增上戒學?有比丘,重於戒,戒增上;不重於定,定不增上,不重於慧,慧不增上,於任何微細戒,若有違犯則隨悔。為什麼呢?於此,我不說這是不可能的。任何戒,或是隨順於梵行,或是饒益於梵行,或令久住於梵行,在受持之後,他成為堅固戒者,住立戒者,常隨順戒者,他學習一切戒。如是知、如是見者,三結斷,即身見、戒取見、疑。因為永斷三結,減弱貪、瞋、癡,成為一種子。於彼地未等覺者,成為斯陀含;於彼地未等覺者,成為家家;於彼地未等覺者,成為須陀洹;於彼地未等覺者,成為隨法行者;於彼地未等覺者,成為隨信行者,是名增上戒學。」

4.「何等為增上意學?是比丘重於戒,戒增上,重於定,定增上;不重於慧,慧不增上。於彼彼分細微戒學,乃至受持學戒。如是知、如是見,斷五下分結,謂身見、戒取、疑、貪欲、瞋恚。斷此五下分結,能得中般涅槃;彼地未等覺者,得生般涅槃;彼地未等覺者,得無行般涅槃;彼地未等覺者,得有行般涅槃;彼地未等覺者,得上流般涅槃,是名增上意學。」
「何謂增上意學?有比丘,重於戒,戒增上,重於定,定增上;不重於慧,慧不增上,於任何微細戒,若有違犯則隨悔。為什麼呢?於此,我不說這是不可能的。任何戒,或是隨順於梵行,或是饒益於梵行,或令久住於梵行,在受持之後,他成為堅固戒者,住立戒者,常隨順戒者,他學習一切戒。如是知、如是見者,五下分結斷,即身見、戒取見、疑、貪欲、瞋恚。因為永斷五下分結,成為中般涅槃者;於彼地未等覺者,成為生般涅槃者;於彼地未等覺者,成為無行般涅槃者;於彼地未等覺者,成為有行般涅槃者;於彼地未等覺者,趣向上流色究竟天,是名增上意學。」

5.「何等為增上慧學?是比丘重於戒,戒增上,重於定,定增上,重於慧,慧增上。如是知、如是見,欲有漏心解脫,有有漏心解脫,無明有漏心解脫,解脫知見:我生已盡,梵行已立,所作已作,自知不受後有,是名增上慧學。」
「何謂增上慧學?有比丘,重於戒,戒增上,重於定,定增上,重於慧,慧增上,於任何微細戒,若有違犯則隨悔。為什麼呢?於此,我不說這是不可能的。任何戒,或是隨順於梵行,或是饒益於梵行,或令久住於梵行,在受持之後,他成為堅固戒者,住立戒者,常隨順戒者,他學習一切戒。如是知、如是見者,因為欲漏、有漏、無明漏等諸漏的滅盡,沒有貪欲與無明,在現世中自證知,作證,具足住︰沒有再生,盡苦之道已經圓滿成就,應作之事已經完成,命終之後沒有來生,是名增上慧學。」

6.佛說此經已,諸比丘聞佛所說,歡喜奉行。
佛陀如是說完之後,諸比丘對於佛陀所說,都很歡喜地接受。

 
雜阿含1232經

1.如是我聞:一時,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。
以下是我所聽到的:曾經有一次,佛陀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。

2.時波斯匿王來詣佛所,稽首佛足,退坐一面。白佛言:「世尊!此舍衛國,有長者名摩訶男,多財巨富,藏積真金至百千億,況復餘財。世尊!摩訶男長者如是巨富,作如是食用:食麁碎米、食豆羹、食腐敗薑,著麁布衣,單皮革屣,乘羸敗車,戴樹葉蓋。未曾聞其供養施與沙門、婆羅門,給恤貧苦,行路頓乏,諸乞匃者。閉門而食,莫令沙門、婆羅門、貧窮、行路、諸乞匃者見之。」
有一次,波斯匿王前來拜見佛陀,頂禮佛足之後,坐在一旁。他告訴佛陀:「世尊!在此舍衛城中,有一位長者名為『摩訶男』,擁有巨大的財富,積藏有高達百千億的黃金,何況其他的財物。然而,世尊!雖然摩訶男長者擁有如此巨大的財富,但是他的飲食與受用卻是如此:食用粗糙破碎的米、飲用粗劣的羹湯、食用腐敗的薑菜,穿著粗布衣,極薄的皮革鞋,乘坐老朽的車,持用樹葉的傘蓋。而且,從未聽聞他供養沙門、婆羅門,布施貧苦者,遠行困乏者,沿路乞討者。他閉門而食,不令沙門、婆羅門、貧窮者、行路者、乞討者看見他。」

3.佛告波斯匿王:「此非正士,得勝財利,不自受用,不知供養父母,供給妻子、宗親、眷屬,恤諸僕使,施與知識;不知隨時供給沙門、婆羅門,種勝福田,崇向勝處,長受安樂,未來生天。得勝財物,不知廣用,收其大利。大王!譬如曠野湖池聚水,無有受用洗浴、飲者,即於澤中煎熬消盡。如是不善士夫得勝財物,乃至不廣受用,收其大利,如彼池水。」
佛陀告訴波斯匿王:「彼非善士,雖然得到廣大的財物,卻不自受用,不知供養父母,不供給妻兒、宗親、眷屬,不體恤奴僕,不施與朋友;不知隨時供養沙門、婆羅門,種植殊勝福田,崇向殊勝處,長期得受安樂,未來生天。雖得廣大的財物,卻不知廣用財物,以收其大利益。譬如大王!在曠野中,有一湖池聚水,卻沒有人來取水、飲用、沐浴,任由它在太陽下蒸發消失。同理,不善士夫,雖然得到廣大的財物,卻不自受用,不知供養父母,不供給妻兒、宗親、眷屬,不體恤奴僕,不施與朋友;不知隨時供養沙門、婆羅門,種植殊勝福田,崇向殊勝處,長期得受安樂,未來生天。雖得到廣大的財物,卻不知廣用財物,以收其大利益,猶如彼池水。」

4.「大王!有善男子,得勝財利,快樂受用,供養父母,供給妻子、宗親、眷屬,給恤僕使,施諸知識,時時供養沙門、婆羅門,種勝福田,崇向勝處,未來生天。得勝錢財,能廣受用,倍收大利。譬如大王!聚落城郭邊有池水,澄淨清涼,樹林蔭覆,令人受樂,多眾受用,乃至禽獸。如是善男子得勝妙財,自供快樂,供養父母,乃至種勝福田,廣收大利。」
「然而,大王!有善男子,得到廣大的財物時,快樂受用,供養父母,供給妻兒、宗親、眷屬,體恤奴僕,施與朋友;隨時供養沙門、婆羅門,種植殊勝福田,崇向殊勝處,長期得受安樂,未來生天。他得到廣大的財物,廣用財物,以收其大利益。譬如大王!在聚落城鎮的附近有池水,其水澄淨清涼,有樹林蔭覆,令人得受安樂,廣利眾生,乃至禽獸亦來飲用、沐浴。同理,有善男子,得到廣大的財物時,快樂受用,供養父母,供給妻兒、宗親、眷屬,體恤奴僕,施與朋友;隨時供養沙門、婆羅門,種植殊勝福田,崇向殊勝處,長期得受安樂,未來生天。他得到廣大的財物,廣用財物,以收其大利益。」

5.爾時,世尊復說偈言:
       「曠野湖池水,清涼極鮮淨,
          無有受用者,即於彼消盡。
          如是勝妙財,惡士夫所得,
          不能自受用,亦不供恤彼,
          徒自苦積聚,聚已而自喪。
          慧者得勝財,能自樂受用,
          廣施作功德,及與親眷屬,
          隨所應給與,如牛王領眾。
          施與及受用,不失所應者,
          乘理而壽終,生天受福樂。」
於是,世尊說此偈頌:
   「猶如曠野湖池水,清澄清涼又甜淨,
      然而無有受用者,任彼蒸發消失盡。
      如是廣大勝妙財,不善士夫之所得,
      不能令自得受用,亦不體恤供養彼,
      徒自辛勞積聚財,雖聚無用而浪費。
      黠慧善士得勝財,不唯自樂得受用,
      亦復廣施作功德,乃至一切親眷屬,
      隨所需求而給與,猶如牛王領群眾。
      廣作布施並受用,不失財物所應者,
      如法應理而壽終,必將生天受福樂。」


6.佛說此經已,波斯匿王聞佛所說,歡喜隨喜,作禮而去。
 佛陀如是說完之後,波斯匿王對於佛陀所說很歡喜地接受,頂禮佛足之後離去。

 
 
 
中華三德佛教學會 Tiguna Buddhist Society
捐款帳戶
電話:02-2876-5866
手機:0978-018-560
Email:tgbs009@tiguna.org.tw
內政部核准字號:台內社字第 1000039338
統一編號: 26659654
國泰世華銀行 013 (天母分行)
戶名:中華三德佛教學會許能對 
帳號:012-03-000477-7
郵政劃撥帳號: 5019 3853
戶名:中華三德佛教學會許能對
郵政劃撥帳號:4162 8664
戶名:方惟泰(釋宗恆)
       
中華三德版權所有 Copyright © 2011 Tiguna. All Rights Reserved. 建議使用IE瀏覽器(最佳解析度1024*768以上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