捐款徵信 友站連結
最新訊息公告 關於學會 阿含經選譯 學會課程 活動花絮
 
阿含經選譯第一冊
 
阿含經選譯第二冊
 
阿含經選譯第三冊
 
阿含經選譯第四冊
 
阿含經選譯第五冊
 
阿含經選譯第六冊
 
阿含經選譯第七冊
 
阿含經選譯第八冊
 
阿含經選譯第九冊
 
阿含經選譯第十冊
 
阿含經選譯第十一冊
 
阿含經選譯第十二冊
 

  首頁 > 阿含經選譯 > 阿含經選譯第八冊
 
 
◎雜阿含1181經 ◎雜阿含1185經 ◎雜阿含1212經 ◎雜阿含1009經
       
 
雜阿含1181經

1.如是我聞:一時,佛在拘薩羅人間遊行,至浮梨聚落,住天作婆羅門菴羅園中,尊者優波摩為侍者。
以下是我所聽到的:曾經有一次,佛陀在拘薩羅國遊行,輾轉來到浮梨聚落,住在天作婆羅門的菴羅園中,尊者優波摩擔任侍者。

2.爾時,世尊患背痛,告尊者優波摩:「汝擧衣鉢已,往至天作婆羅門舍。」
有一次,世尊受風寒而患背痛,告訴尊者優波摩:「你著衣持鉢,前往天作婆羅門的住處。」

3.時天作婆羅門處於中堂,令梳頭者理剃鬚髮。見尊者優波摩於門外住,見已,即說偈言:
        「何等剃鬚髮,身著僧伽梨,
          住於彼門外,為欲何所求?」
於是,尊者優波摩前往天作婆羅門的住處,當時天作婆羅門正在中堂,讓理髮者為他理剃鬚髮。他看見尊者優波摩站在門外,便說此偈頌:
        「尊者默然而住立,剃頭披著僧伽梨,
      何所需求何所尋,為求何等而來此?」


4.尊者優波摩說偈答言:
        「羅漢世善逝,所患背風疾,
          頗有安樂水,療牟尼疾不?」
尊者優波摩說此偈頌回應:
        「世之善逝阿羅漢,牟尼聖者受風寒,
      梵志是否有熱水,讓我帶回給牟尼?」


5.時天作婆羅門,以滿鉢酥,一瓶油,一瓶石蜜,使人擔持,并持暖水,隨尊者優波摩詣世尊所,以塗其體。暖水洗之,酥、蜜作飲。世尊背疾即得安隱。
於是,天作婆羅門裝滿一鉢的酥油,一瓶油,一瓶糖蜜,以及熱水,派人擔持,跟隨尊者優波摩前往世尊的住處,塗抹世尊的身體。再讓世尊以熱水洗浴,飲用酥油與糖蜜。世尊的風寒背痛隨即痊癒。

6.時天作婆羅門晨朝早起,往詣佛所,稽首禮足,退坐一面,而說偈言:
        「何言婆羅門,施何得大果?
          何等為時施?云何淨福田?」
有一次,天作婆羅門在夜過天亮後,前來拜見佛陀,頂禮佛足之後,坐在一旁,說此偈頌:
      「如何名為婆羅門,布施何人得大果?
      如何是名為時施?何謂清淨勝福田?」


7.爾時,世尊說偈答言:
        「若得宿命智,見天定趣生,
          得盡諸有漏,牟尼起三明,
          善知心解脫,解脫一切貪,
          說名婆羅門,施彼得大果。
          施彼為時施,隨所欲福田。」
於是,世尊說此偈頌回應:
      「若人已得宿命智,得見天界與苦界,
      一切諸漏皆已盡,具足三明為牟尼,
      如是善知心解脫,解脫一切貪瞋癡,
      如是名為婆羅門,布施彼人得大果。
      如是施彼為時施,彼為清淨勝福田。」


8.時天作婆羅門聞佛所說,歡喜隨喜,作禮而去。
天作婆羅門聽了佛陀的說法之後,對於佛陀所說很歡喜地接受,從座起身,頂禮佛足之後離去。

雜阿含1185經

1.如是我聞:一時,佛在拘薩羅人間遊行,住孫陀利河側叢林中。
以下是我所聽到的:曾經有一次,佛陀在拘薩羅國遊行,住止在孫陀利河邊的叢林中。

2.時有孫陀利河側住止婆羅門,來詣佛所,面相問訊,慰勞已,退坐一面。問佛言:「瞿曇!至孫陀利河中洗浴不?」
有一次,有一位住止在孫陀利河邊的婆羅門,前來拜見佛陀,互相問訊慰勞之後,坐在一旁。他問佛陀:「瞿曇!你有到孫陀利河中洗浴嗎?」

3.佛告婆羅門:「何用於孫陀利河中洗浴為?」
佛陀問婆羅門:「在孫陀利河中洗浴有何作用呢?」

4.婆羅門白佛:「瞿曇!孫陀利河是濟度之數,是吉祥之數,是清淨之數。若有於中洗浴者,悉能除人一切諸惡。」
婆羅門告訴佛陀:「瞿曇!孫陀利河可以濟度洗浴者,是吉祥之河,是可令洗浴者清淨之河。在孫陀利河中洗浴的人,可以洗除一切的惡業。」

5.爾時,世尊即說偈言:
        「非孫陀利河,亦非婆休多,
          非伽耶、薩羅,如是諸河等,
          作諸惡不善,能令其清淨。
          恆河、婆休多,孫陀利河等,
          愚者常居中,不能除眾惡。
          其清淨之人,何用洗浴為?
          其清淨之人,何用布薩為?
          淨業以自淨,是生於受持,
          不殺亦不盜,不婬、不妄語。
          信施除慳垢,於斯而洗浴,
          於一切眾生,常起慈悲心。
          井水以洗浴,用伽耶等為?
          內心自清淨,不待洗於外。
          下賤田舍兒,身體多污垢,
          以水洗塵穢,不能淨其內。」
於是,世尊說此偈頌:
    「既不是孫陀利河,也不是婆休多河,
      不是伽耶與薩羅,此等如是諸河流,
      若人造作惡不善,不能令人得清淨。
      恆河以及婆休多,乃至孫陀利河等,
      愚癡之人常居中,依然不能除眾惡。
      其心已得清淨者,何需如此之洗浴?
      其心已得清淨者,何需再次行布薩?
      造作淨業以自淨,是人現生即受持,
      遠離殺生及偷盜,遠離婬欲與妄語。
      正信布施除慳貪,以此諸等而洗浴,
      廣於一切諸眾生,經常生起慈悲心。
      井水清淨得洗浴,何需伽耶諸河等?
      內心自得清淨者,不待河水洗於外。
      世間下賤田舍兒,身體勞務多污垢,
      彼能以水洗塵穢,不能以水淨內心。」


6.爾時,孫陀利河側婆羅門,聞佛所說,歡喜隨喜,從座起而去。
住止在孫陀利河邊的婆羅門,對於佛陀所說很歡喜地接受,從座起身離去。

雜阿含1212經

1.如是我聞:一時,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夏安居,與大比丘眾五百人俱,皆是阿羅漢,諸漏已盡,所作已作,離諸重擔,斷除有結,正智心善解脫;除一比丘,謂尊者阿難,世尊記說彼現法當得無知證。
以下是我所聽到的:曾經有一次,佛陀住在王舍城的迦蘭陀竹園結夏安居,當時有五百位煩惱已斷盡,盡苦之道已成就,應作之事已完成,重擔已放下,妙義已達成,有結已遍斷,正慧解脫的阿羅漢比丘,與佛陀共住在這裡;其中只有一位比丘例外,那就是尊者阿難,世尊記說他將於現世得漏盡。

2.爾時,世尊臨十五日,月食受時,於大眾前敷座而坐。坐已,告諸比丘:「我為婆羅門,得般涅槃,持後邊身,為大醫師,拔諸劍刺。我為婆羅門,得般涅槃,持此後邊身,無上醫師,能拔劍刺。汝等為子,從我口生,從法化生,得法餘財。當懷受我,莫令我若身、若口、若心有可嫌責事。」
有一次,在月圓十五布薩日,僧團舉行自恣時,世尊坐在比丘僧團之中。世尊告訴比丘眾:「我是已得涅槃的婆羅門,這是我最後的身軀,我是無上的良醫,已拔除一切劍刺。我是已得涅槃的婆羅門,這是我最後的身軀,我是無上的良醫,能拔除一切劍刺。你們是從我口中教法所生的,是我的兒子,繼承我的教法。諸比丘!現在我行自恣:你們對於我的行為,或是身的,或是口的,或是意的,是否有所訶責呢?」

3.爾時,尊者舍利弗在眾會中,從座起,整衣服,為佛作禮,合掌白佛:「世尊向者作如是言:我為婆羅門,得般涅槃,持最後身,無上大醫,能拔劍刺。汝為我子,從佛口生,從法化生,得法餘財。諸比丘!當懷受我,莫令我身、口、心有可嫌責。我等不見世尊身、口、心有可嫌責事。所以者何?世尊不調伏者能令調伏,不寂靜者能令寂靜,不穌息者能令穌息,不般涅槃者能令般涅槃。如來知道,如來說道,如來向道,然後聲聞成就隨道、宗道,奉受師教,如其教授,正向欣樂真如善法。我於世尊都不見有可嫌責身、口、心行。我今於世尊所,乞願懷受,見、聞、疑罪,若身、口、心有嫌責事!」
此時,尊者舍利弗坐在大眾之中,他從座起身,整理衣服,合掌告訴佛陀:「世尊剛才作如是說:『我是已得涅槃的婆羅門,這是我最後的身軀,我是無上的良醫,已拔除一切劍刺。我是已得涅槃的婆羅門,這是我最後的身軀,我是無上的良醫,已拔除一切劍刺。你們是從我口中教法所生的,是我的兒子,繼承我的教法。諸比丘!現在我行自恣:你們對於我的行為,或是身的,或是口的,或是意的,是否有所訶責呢?』我們對於世尊的行為,或是身的,或是口的,或是意的,沒有任何的訶責。為什麼呢?因為世尊能夠使尚未調伏者得調伏,尚未寂靜者得寂靜,尚未安隱者得安隱,尚未涅槃者得涅槃。如來是道的了知者,是道的宣說者,是道的趣向者,又能為諸弟子說法,使之隨順、宗奉,奉事大師的教授教誡;如是教說令得正向順趣,欣樂真如善法。因此,我們對於世尊的行為,或是身的,或是口的,或是意的,沒有任何的訶責。現在我行自恣:請世尊檢視我的行為,或是身的,或是口的,或是意的,不論是因為看見、聽說,或懷疑,是否有應訶責的呢?」

4.佛告舍利弗:「我不見汝有見、聞、疑,身、口、心可嫌責事。所以者何?汝舍利弗持戒多聞,少欲知足,修行遠離,精勤方便,正念正受;捷疾智慧,明利智慧,出要智慧,厭離智慧,大智慧,廣智慧,深智慧,無比智慧,智寶成就;示教、照喜,亦常讚歎示教、照喜,為眾說法,未曾疲倦。」
佛陀告訴舍利弗:「我對於你的行為,或是身的,或是口的,或是意的,不論是因為看見、聽說,或懷疑,都沒有任何的訶責。為什麼呢?因為你持戒多聞,少欲知足,常行遠離,精勤努力,攝念安住,一心正受;具足捷疾智慧,明利智慧,出要智慧,厭離智慧,大智慧,廣智慧,深智慧,無比智慧,成就智寶;是開示、勸誡,鼓舞、欣喜者,又常常讚歎開示、勸誡,鼓舞、欣喜,為大眾說法,未曾疲倦。」

5.「譬如轉輪聖王第一長子,應受灌頂而未灌頂,已住灌頂儀法,如父之法,所可轉者亦當隨轉。汝今如是為我長子,隣受灌頂而未灌頂,住於儀法,我所應轉法輪汝亦隨轉,得無所起,盡諸有漏,心善解脫。如是舍利弗!我於汝所,都無見、聞、疑,身、口、心可嫌責事。」
「譬如轉輪王的嫡長子,應受灌頂而未灌頂,已具備灌頂之條件,正確的隨轉由父親所轉動的輪。同理,你也是我的嫡長子,應受灌頂而未灌頂,已具備灌頂之條件,你也是正確的隨轉由我所轉動的法輪,已得無為,滅盡諸漏,心得善解脫。因此,舍利弗!我對於你的行為,或是身的,或是口的,或是意的,不論是因為看見、聽說,或懷疑,都沒有任何的訶責。」

6.舍利弗白佛言:「世尊!若我無有見、聞、疑,身、口、心可嫌責事,此五百諸比丘,得無有見、聞、疑,身、口、心可嫌責事耶?」
舍利弗又問佛陀:「世尊!你對於我的行為,或是身的,或是口的,或是意的,不論是因為看見、聽說,或懷疑,都沒有任何的訶責。那麼,請世尊檢視這五百位比丘的行為,或是身的,或是口的,或是意的,不論是因為看見、聽說,或懷疑,是否有應訶責的呢?」

7.佛告舍利弗:「我於此五百比丘,亦不見有見、聞、疑,身、口、心可嫌責事。所以者何?此五百比丘皆是阿羅漢,諸漏已盡,所作已作,已捨重擔,斷諸有結,正智心善解脫;除一比丘,謂尊者阿難,我記說彼於現法中得無知證。是故諸五百比丘,我不見其有身、口、心,見、聞、疑罪可嫌責者。」
佛陀告訴舍利弗:「我對於這五百位比丘的行為,或是身的,或是口的,或是意的,不論是因為看見、聽說,或懷疑,都沒有任何的訶責。為什麼呢?因為這五百位比丘都是煩惱已斷盡,盡苦之道已成就,應作之事已完成,重擔已放下,妙義已達成,有結已遍斷,正慧解脫的阿羅漢比丘;其中只有一位比丘例外,那就是尊者阿難,我記說他將於現世得漏盡。因此,我對於這五百位比丘的行為,或是身的,或是口的,或是意的,不論是因為看見、聽說,或懷疑,都沒有任何的訶責。」

8.舍利弗白佛言:「世尊!此五百比丘,既無有見、聞、疑,身、口、心可嫌責事,然此中幾比丘得三明?幾比丘俱解脫?幾比丘慧解脫?」
舍利弗又問佛陀:「世尊!既然這五百位比丘的行為,或是身的,或是口的,或是意的,不論是因為看見、聽說,或懷疑,都沒有應訶責的,那麼在他們之中,有幾位比丘成就三明?有幾位比丘是俱解脫者?有幾位比丘是慧解脫者?」

9.佛告舍利弗:「此五百比丘中,九十比丘得三明,九十比丘得俱解脫,餘者慧解脫。舍利弗!此諸比丘離諸飄轉,無有皮膚,真實堅固。」
佛陀告訴舍利弗:「在這五百位比丘之中,有九十位比丘成就三明,有九十位比丘是俱解脫者,其餘的比丘是慧解脫者。舍利弗!這些比丘皆已離諸塵垢,無有腐敗,真實堅固。」

10.時尊者婆耆舍在眾會中,作是念:我今當於世尊及大眾面前,歎說懷受偈。作是念已,即從座起,整衣服,為佛作禮,右膝著地,合掌白佛:「世尊!欲有所說,善逝!欲有所說。」
此時,尊者婆耆舍在大眾中作如是念:現在我想在世尊與大眾的面前,以偈頌來讚歎所有的尊者。作如是念之後,他從座起身,整理衣服,頂禮佛足之後,右膝著地,合掌告訴佛陀︰「世尊!我的靈感湧現,善逝!我的靈感湧現。」

11.佛告婆耆舍:「隨所樂說。」
佛陀告訴尊者婆耆舍︰「說出你想說的吧!」

12.時婆耆舍即說偈言:
「十五清淨日,其眾五百人,
斷除一切結,有盡大仙人。
清淨相習近,清淨廣解脫,
不更受諸有,生死已永絕。
所作者已作,得一切漏盡,
五蓋已雲除,拔刺根本愛。
師子無所畏,離一切有餘,
害諸有怨結,超越有餘境,
諸有漏怨敵,皆悉已潛伏。
猶如轉輪王,懷受諸眷屬,
慈心廣宣化,海內悉奉用。
能伏魔怨敵,為無上導師,
信敬心奉事,三明、老死滅。
為法之真子,無有飄轉患,
拔諸煩惱刺,敬禮日種胤。」
於是,尊者婆耆舍說此偈頌:
「於此十五布薩日,五百聖眾共其處,
一切結縛已斷除,諸有已盡大仙人。
身心清淨相習近,身心清淨廣解脫,
不再受生於諸有,生死輪迴永斷絕。
一切應作皆已作,已得一切漏永盡,
五蓋皆悉根除盡,永拔根本之愛刺。
大雄師子無所畏,已離一切有餘依,
捨斷諸有之怨結,超越一切有餘境,
一切有漏之怨敵,皆悉斷除無有餘。
猶如轉輪大聖王,群臣眷屬等圍繞,
以彼慈心廣宣化,四海之內皆受惠。
能伏魔羅之怨敵,實為無上之導師,
若以信淨心奉事,必得三明老死滅。
世尊一切之真子,於此無有無義談,
破壞一切貪愛刺,是故敬禮日種族。」


13.佛說此經已,諸比丘聞佛所說,歡喜奉行。
佛陀如是說完之後,諸比丘對於佛陀所說,都很歡喜地接受。

雜阿含1009經

1.如是我聞:一時,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。
以下是我所聽到的:曾經有一次,佛陀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。

2.時有天子,容色絕妙,於後夜時,來詣佛所,稽首佛足,退坐一面。身諸光明,遍照祇樹給孤獨園。
有一次,有一位容色絕妙之天子,在後夜時分,前來拜見佛陀,頂禮佛足之後,坐在一旁。他舉身光明,遍照祇樹給孤獨園。

3.時彼天子說偈問佛:
        「誰持世間去?誰拘牽世間?
          何等為一法,制御於世間?」
彼天子說此偈頌問佛陀:
      「世間為何所導引?世間為何所牽引?
      何者是為單一法,一切隨順其影響?」


4.爾時,世尊說偈答言:
        「心持世間去,心拘引世間,
          其心為一法,能制御世間。」
於是,世尊說此偈頌回應:
    「世間為心所導引,世間為心所牽引,
      心者是為單一法,一切隨順其影響。」


5.時彼天子復說偈言:
        「久見婆羅門,逮得般涅槃,
          一切怖已過,永超世恩愛。」
彼天子又說此偈頌:
        「往昔已見婆羅門,早已逮得般涅槃,
          一切怖畏皆已斷,永超世間之恩愛。」


6.時彼天子聞佛所說,歡喜隨喜,稽首佛足,即沒不現。
佛陀如是說完之後,彼天子對於佛陀所說很歡喜地接受,頂禮佛足之後,隨即消失離去。

 
 
中華三德佛教學會 Tiguna Buddhist Society
捐款帳戶
電話:02-2876-5866
手機:0978-018-560
Email:tgbs009@tiguna.org.tw
內政部核准字號:台內社字第 1000039338
統一編號: 26659654
國泰世華銀行 013 (天母分行)
戶名:中華三德佛教學會許能對 
帳號:012-03-000477-7
郵政劃撥帳號: 5019 3853
戶名:中華三德佛教學會許能對
郵政劃撥帳號:4162 8664
戶名:方惟泰(釋宗恆)
       
中華三德版權所有 Copyright © 2011 Tiguna. All Rights Reserved. 建議使用IE瀏覽器(最佳解析度1024*768以上)